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249篇
基础科学   62篇
  653篇
综合类   1082篇
农作物   26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为给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蛋白的培两优288和低蛋白的培两优210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3种不同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杂交晚稻组合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晚稻蜡熟期和黄熟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组合和低蛋白组合上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在蜡熟期分别提高了11.41% ̄27.72%和7.96% ̄47.45%,功能叶中AK的活性在黄熟期提高了21.61% ̄163.76%;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在黄熟期分别提高了127.33% ̄175.36%和16.36% ̄89.13%。功能叶和籽粒中GOT和AK活性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晚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使得(添加)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幅为1.61gkg ̄23.26g/kg;氨基酸含量的增幅为2.24% ̄44.09%。其中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9.20% ̄58.05%;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4.47% ̄66.36%。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探明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及不同农业利用措施等对土壤硫素状况的影响,在测定全量硫和有效硫的基础上,采用李成保建议的连续提取法,测定了不同稻作制土壤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并由差减法得出有机硫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硫以有机形态为主,约占土壤全硫的76.8%,无机态硫以吸附性硫为主,水溶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相当,不同土壤层次间,A层土壤各形态硫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各形态硫含量逐渐下降,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无机硫中吸附性硫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冬绿,冬油,冬泡。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与土壤全硫含量变化规律一致,高地下水位有利于各土层土壤硫素的积累及土壤粘粒矿物对SO4^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3.
1979~1985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中,以耙地并投入玉米秸或投入玉米秸和小麦秸代替传統的麦前翻耕法,结果表明,“少耕”和“培肥”相结合,可以全面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耙层土壤容重偏小,促进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使小麦、玉米增产。便耙秸还田延至三、四年,耙层下部的容重比对照偏大,耙层的容重亦逐漸大于对照,影响根系良好发育,小麦、玉米不再表现增产。据此,提出了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方式中,將小麦播前翻耕的传統耕法改为耙、耕交替,即耙秸两年,翻耕一年的土壤耕作制。以改善土壤的营养和物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并克服连续耙秸,土壤容重增大,有碍作物根系生育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4.
测试了有机硫熏蒸剂大扫灭(Dazomet)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Wall.)根围几种主要病原生物:线虫、细菌和真菌的最低灭生浓度(MBC值)分别为≥7.8、≥31.2和≥125μg/mL。4种主要病原真菌: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 solani)、根腐病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t)、镰孢霉(Fusariumspp.)和黑斑病交链孢(Alternaria tenus)的MBC值分别为≥31.2、≥62.5、≥125和≥125μg/mL。钾-威百(K-Vapam)对线虫、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灭生活性与Dazomet相当。连作三七田播种前和移苗前用98%大扫灭粉粒剂20~40 g/m2和35%钾-威百液剂30~50 mL/m2进行耕作层土壤熏蒸处理,对三七出苗和成苗率无显著影响;杂草和线虫发生量比对照分别减少90%~95%。播前处理比对照苗病发生率降低45.0%~82.5%,移苗前处理苗病发生率降低35.0%~50.0%。适当充足的土壤含水量、适时彻底的土壤毒气排除对提高药效和避免残毒对后茬药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5.
1987~1988两年在杭州采用莲鞭扦插法代替传统的种藕繁殖,结果表明,莲鞭扦插具有下列优点:1.节约种藕.扩大繁殖系数.加速良种繁育.2.提高藕田复种指数,3.延长嫩藕上市时间.4.所结的藕体大小比较均匀,适宜作种藕.  相似文献   
146.
直接施用秸秆增产作用的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2002年进行了直接使用秸秆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R2**≥0·85);在0~9000kg/hm2秸秆用量范围内,粮食产量随秸秆用量加大而增加,平均增产0·0747kg/(hm2·kg);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R2**≥0·99),配施秸秆可以提高施用化肥时的最高粮食产量或者降低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7.
麦棉两熟共生期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淮棉区主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3∶1和3∶2 式)共生期遮荫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叶位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叶位相同,变化趋势随遮荫程度增大而降低。与 3∶1式比较,3∶2式棉苗基部叶片叶绿素降解慢,叶绿素a/b 值增大,暗呼吸作用增强,其相应叶片有效捕捉光能的能力和生理活性提高。共生期遮荫降低了功能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CO 饱和点,可提高叶片在较低光2强条件下对光能的捕捉能力,利于光合作用进行。与常规棉比较,麦棉共生期3∶2式遮荫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8.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9.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营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处理明显促进草莓营养生长,提高草莓产量和果品质量.其中,菌肥浓度37.5kg/hm2处理的草莓产量最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6.74%和5.54%;菌肥处理草莓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1.5%、20.0%、17.2%和30.2%,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0.
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与监控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世代与年生活史、适生寄主与嗜好程度、暴发频率与为害程度、发生特点与区域分布、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研究总结出外来虫源是造成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该虫的暴发,夏季干旱少雨为暴发创造了气候条件,频繁使用农药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增加,田间管理粗放营造了暴发的环境条件等影响甜菜夜蛾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以搞好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预测预报为前提,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利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应用“主攻3代,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等本农区甜菜夜蛾监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